宿州“非遗”文创开发——萧县坠子

淼淼
2022-03-06
来源:戏曲

1、历史渊源

萧县坠子是一种流传于安徽萧县的戏曲剧种。1914年萧县有了第一个坠子艺人,到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萧县艺人在演唱河南东路坠子的基础上,大量吸取了当地其他曲种和徐州梆子的音乐唱腔,逐渐形成了‘说唱噱做’方面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萧县坠子。

2008年,萧县坠子经安徽省文化厅审核,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表演形式

顾名思义,坠子戏以其主奏乐器为’坠子‘而得名。萧县坠子为板腔体,板式、曲调包括新创的主要有:平板、寒板、慢板、慢板连、快板、正十字、倒十字、三字锦、五字嘣等,典调优美,长于抒情和叙事。伴奏乐器为简板、坠子。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表现形式有:单口、对口、多口和坠子戏;单口和对口。

上图为简板,用两片一尺多长的木板或竹板制成。

3、代表剧目

萧县坠子多演唱长篇大书;如《列国》、《金枪北宋》、《云台中汉》、《月唐》、《隋唐》、《杨家将》等;多口坠子,多为表现现代生活的中短篇曲目,如《刘巧团圆》、《三封信》、《王杰抢险》、《丰收之后》、《苦菜花》、《茶埠游击队》

4、坠子戏展览设计内容

设计要点:(1).展现萧县特色,萧县坠子戏作为非遗是萧县代表民俗之一,则要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

(2).要有创新思维,传统展柜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让参观者更容易欣赏和了解坠子戏

5、展览内容

(1)由于坠子的演奏乐器坠子和简板主要是木制品,易氧化和受损,需要有单独的360度全透明展示柜保存起来,在展示物下方设有卡片对物品进行简单介绍。

(2.)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展区设置大屏幕播放宣传萧县坠子戏的短片以及萧县坠子戏的代表作的演出,向参观者详细介绍萧县坠子戏的由来起源和发展,让人对萧县坠子戏有充分了解,播放萧县坠子戏传承人陈凤英及一些著名演员的坠子戏演出,供参观者欣赏。

(3.)收集民间坠子戏的演员所要用到的道具,将他们的道具展示在一起,并在旁边介绍这些演员以及他们的代表的演出作品和故事,使参观者加深对坠子戏的印象。

(4.)将萧县坠子戏的代表作品不仅通过视频声音的形式当地的乡土风情和特色。

6、相关文创产品展览设计:

(1)将坠子戏演员图像与T桖结合制作成文化衫,既具年轻人的时尚也突出萧县的特色,如下图;

(2)将坠子戏的图案或唱词与杯子结合,如下图;


阅读665587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
自由容器
自由容器
中国戏曲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所刊登文章,图片及视频,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5116958584;邮箱:6235669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