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秦腔艺术的传承创新

秋意
2025-03-08
来源: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秦腔,这门古老而悠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首穿越时空的史诗,在华夏大地上回响。

  笔者家乡甘肃省天水市是古老秦腔的发源地之一,秦腔曾经一度沉寂甚至濒临失传。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秦腔这一传统戏曲迎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甘肃民间艺人借助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通过高清录制、短视频传播、直播宣传、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多种手段,秦腔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24年12月,甘肃网红连续多日从陕西西安到甘肃平凉、兰州、定西等地表演秦腔,线上线下均掀起了一股股热潮。数万群众在凛冽寒风中与台上演员齐声高唱秦腔名曲《兴汉图·潼关》的震撼场景,迅速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走红,总播放量过千万,“众人齐吼秦腔”盛况重现。

作者/供图

  数字化技术为秦腔等传统艺术形式的记录与保存提供了新的手段。如今,越来越多的秦腔剧团利用高清摄像设备对多位老艺人的经典唱段进行了数字化记录,形成数字资源库。这些数字资源不仅便于存储与管理,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共享,为秦腔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数字化技术还为秦腔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秦腔的表演、唱腔等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秦腔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力,还为秦腔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秦腔艺术家和团队巧妙地将现代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秦腔表演,使其表演形式更加贴近现代审美,既保留了秦腔的古朴韵味,又增添了时代感和观赏性。同时,他们还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秦腔的剧本进行改编和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剧目作品。其中,典型作品如《再续红梅缘》《昭君行》和《宫廷计》等,均在保留秦腔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将古老的艺术魅力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

  笔者发现,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秦腔等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其传统艺术风格和内涵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在数字化创新过程中如何保持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平衡关系值得重视。我们可以深入探索秦腔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结合现代审美和社会热点,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数字内容。例如,制作以秦腔为主题的动画电影、网络剧等,以新颖的形式讲述秦腔故事,吸引年轻观众。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需求和兴趣点,精准推送秦腔数字内容。探索互动化传播模式,如开展线上秦腔演唱比赛、戏曲知识问答等活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黏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张辉



阅读49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自由容器
自由容器
中国戏曲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所刊登文章,图片及视频,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5116958584;邮箱:623566997@qqcom